程序员要不要转管理
- chentonglucky520
- Sep 18, 2024
- 4 min read
2022年初,我从程序媛转管理后就一直想聊了这个主题。但觉得要在经理岗位做够两年,才更有讨论的资格。现在终于满足条件啦。这篇单纯的分享下我的经历,希望给有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转管理想法的小伙伴参考一下。
先聊几个比较"入世"的话题,比如工资、职业前景和工作生活平衡等。经理的薪资一般情况下比同级别的程序员高一些,但并不会高很多,至少在亚马逊是这样的。我记得当时从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Senior SDE)转为软件开发经理(SDM)时,工资上调了百分之十几。不过,程序员在美国已经算是高薪工作了,大家想转管理通常不是为了薪资,所以就不多说了。
从职业前景来说,我觉得经理相比程序员的路会更窄一些,风险系数也更高。首先,经理岗位的需求远比程序员少。一个经理通常带领7-10个程序员,而经理换组跳槽的频率也比程序员低。在不扩招时期,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行业紧缩,亚马逊的人力资源部门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每个部门不同),比如每个软件开发经理(SDM)下面必须有7个直接下属,取消五级SDM等。我遇到不少在转SDM路上的软件开发工程师(SDE),当了大半年SDM(有三四个直接下属)后又不得不回到SDE岗位。我还听说有些部门直接让六级的SDM转做 Senior SDE。
其次,SDM比SDE更重视工作年限。招聘初级经理时通常要求至少3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在转为经理后的两年内,LinkedIn上几乎不会有人来找你。这意味着,想要成功转成SDM,你必须有个相对稳定的三年左右的"新手村"。通常,你在做程序员期间服务的组是唯一的专职机会。
还有需要考虑的是,同事是谁对职业前景也有很大影响。在科技行业,印度人和白人男性在经理岗位上比例很高。他们做经理的先天条件比我们好很多。除了语言优势外,他们较少有一些无谓的"羞耻感",这让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更顺利和轻松,晋升之路也更明朗。许多在做程序员时表现不错的同事,在转为经理后多少会感到些许挫败。
Work life balance,我觉得sde和sdm其实是差不多的,有时觉得当经理更轻松些。协调好后,就不用抓细节了,也不用为了一个bug死磕一下午。如果队伍里有靠谱的人,能多delegate,工作量会更少。同时经理的工作比较阶段性,这段时间有事情会忙一下,之后也能闲上一段时间作为缓冲。不过work life balance 不仅限于开会或者keyboard time,还有情绪和心理上的影响。经理work life balance 的好坏有很大部分取决于心理素质,看能不能接受很多意外和悬而未定。
接下来聊一下“出世”的话题,即工作对个人兴趣,个人成长方面的影响。
对一件事情有好奇,和长久喜欢做做这件事情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人会搞混。有些人想转管理,是觉得喜欢跟人1:1,喜欢给人升职,做performance review等等。这些事情在没做过之前是会觉得蛮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想到自己以前在这些事上是乙方,现在有机会变成甲方。**但大家要想一下如果这个事情你每周做,每个季度做,甚至每天做,你还会不会享受其中,能从做这件事本身汲取到成就感和能量。**你更想写doc还是写代码,你更能从build success还是跟人开会中汲取能量。**经理和ic的工作内容,思维方式还有取得成就感的途径都是完全不同的。**关于做ic和做管理之间的区别,我之前的一位skip manager形容的还挺到位的。他说IC是医生,而manager都说护士。manager的工作是为了让ic能心无旁骛把时间都用到最重要的事情上。这也就意味着转做manager后,你会做更多琐碎的事情,没有结果的事情。
做经理对心态是一种很大的考验。首先你不能是个想法悲观的人,最好是能主动给自己注入正能量。因为经理的工作更不稳定。尤其在reorg多的地方,每次re-org很少会动ic的直属经理,但是经理却经常会换经理。每次换经理都要适应和磨合。其次经理会被judge on你手下人的表现和状态, 组里所有的问题在上级看来都是你工作不到位。还有组里retention的问题,每次组里走人, 不免会害怕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地走。而且换组后的人,还很有可能回来挖人去他的新组。经理的工作通常是不够稳定,同时有很强的失控感。
但也正是这种不稳定且控制力较低的情境,它对人心智的锻炼是很大的。如果你能在经理岗位上做到游刃有余,凡事不动心,这种对自我心绪的控制力会给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我就觉得自己相比当sr sde时,遇事更镇定对他人也更有同理心。
同事经理的岗位也一点点帮我摒弃很多self-talk, self- criticism。每天有很多会,很多人和事去应付。如果每说一句话,做一个决定都要思前想后,想想这么说对不对,人家会怎么看我,真的会累死。真实之间地表达出意愿和想法对很多东亚人来说是困难的。因为害怕显的跟别人不一样,害怕被人认为贪心或有野心。我现在开始更偏向一种authentic的表达方式,即我怎么想的,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决定说出来后就不要去想别人会怎么看。
这篇只是单纯的经验和想法分享,无意给任何职业建议,很多事情还是要从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出发的。不过也只有在“事上练”才能去发掘自己真正的喜好。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