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近有点想辞职

  • chentonglucky520
  • Jun 19, 2023
  • 5 min read

近来辞职之心日盛。


我一直算是一个喜欢工作的人。之前做程序媛,现在做经理,都还算擅长。工作于我,能稳定赚钱,能认识不同性格的人,还能修炼技能。到目前为止,晋升都算顺利,现在的职位也有不错的机会。


所以,为什么想辞职呢?人大多这样,情绪,念头,总是先行。但真要问句【为什么】,常常诉不清。能与内心连结,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写作,因为写作时离自己最近。每次有了点什么念头,就写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再回过来读一读,然后思路就顺了。如果你也对这个话题有兴趣,那可以读下去。不过这篇写得散,也没有特意去修剪,要有点耐心和闲情才好。


要回答【为什么想辞职】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时候有了辞职这个想法。我生性懒散,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在程序员行业工作,常常听到创业,跳槽,startup,ipo,经济自由。但我从不觉得有什么吸引力。在亚麻过着早十晚五的生活,觉得特别“香”。虽然亚麻号称”血汗工厂“,但我有清奇的选组策略,外加一点点运气,在work life balance上,六年多都是求仁得仁。就在半年前,我还觉得这样每天工作八小时,拿着不错的薪水,下班后就吃饭,娱乐,睡觉,就是很棒的生活了。


我也不是一个很有主见和想法的人。除了工作学习上会比较努力,时而有点执念,其他事情大多顺其自然。想来,第一次转变的契机,是2019年五月。我突然对体型不满意,然后决定要减肥。对了,我前面说自己懒散,是因为我从来想做成的事情不多,也不喜欢给自己揽压力。但是一旦想了,我执行力还是可以的。同事说,我是他认识的人中唯一真的减肥成功的。我还挺高兴的。为什么说这是转变的契机呢?因为这算是是我第一次【主动去掌握和改变除学习工作以外事情】。


第二次转变,是新冠疫情后的三四个月。疫情开始,一时间早上,晚上,双休(因为不能出去玩了)都多了很多时间。面对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我有些措手不及。就是多睡觉,多刷剧,但并填不满时间。可能碰巧国内也有疫情,大家被困在家里。xhs突然开始推送很多早起,独居,自律vlog,让我有了些灵感。我开始想,【我要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


我当时都是10点11点才上班,四五点就能下班,不需要通勤。我也不爱睡懒觉。挺轻松把起床时间调整到6点后,我早上能攒上三个多小时可【自由安排】的时间。每天早上有规律地运动。固定45分钟阅读。我一直挺喜欢随便写写,现在有空了,每天早上能写一个小时写小作文。晚上的时间会用来学点新技能。刚开始都是在学跟编程有关的内容。我以前真的是非常喜欢打码的。除工作外,读相关的书,上网课自学一些framework,尝试几个意思的libary, follow论坛,不亦乐乎。除此之外我还尝试了自学钢琴,学financial planning,房地产有关的内容。

我做这些事情持续了两年多快三年。期间读了很多书,写了些小文章,买了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做出租,做得还可以。说到这里,要停一下,这跟我想辞职有什么关系呢?想到我有习惯用forest软件,记录每段focus的时间都在做什么。我开始回看软件上的【时间历程】。我软件里对时间的划分,有4个标签,分别是“work”, “study”, “reading”, “produce“。”produce“这个标签引起了我的注意。三年来,我在produce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produce这个词也来的蹊跷。不像是我自己的词语。好像是哪本书里提到,我觉得概念有意思,就拿来用了。哎,我常常觉得自己书看得很费。别人读完能旁征博引,而我总是,”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我记得那书里,好像提到把activity分成【produce】和【consume】两种来看。Consumer 和 producer 又是怎么定义的呢?在我的理解中,consumer是支付一定“费用”去享受或使用别人创造的内容。而producer是创造出能让他人consume的内容。


有些consumer的活动被视为消极,颓废,有些consumer的活动就被看得比较高大上。比如大家普遍觉得在家追剧,打游戏很废,看纪录片看书就显得“高雅”一些。能出去爬山,滑雪很酷。出门上瑜伽课,私教课,学画画,自己会付出不少努力。这些活动的本质都是consume。你消费了别人拍的片,别人写的书,别人设计的课程。消费了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还有些事情,会让人在做的时候,误认为自己是producer。拼乐高就是一个例子。虽然最后会形成作品,能跟人分享。但还是消费了别人设计的产品。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聊聊对produce和consume的看法。拼乐高是很放松惬意的事情。


produce 和 consume 没什么高下之分。要日子过的满足,两者缺一不可。我是不是跑题了?以“有辞职的想法”为开始,为什么写到produce 和 consume呢?其中一定是有些关联的。我想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疫情前我的生活是就是七三分。70%上班,30%娱乐。只有工作在满足我produce的需求。以至于我对工作也多了点执念。有时候会非想用某种方法,在某个时间,完成某个事情。疫情后,我开始坚持写作。写作也引发了更多produce的欲望。我开始想整理和分享自己写的东西。于是开始做自己的博客网站。排版不好看,就想去学graphic design。我看别人的散文配自己的画,觉得很棒,就去学photoshop,学procreate等等。


渐渐地,我就不着急工作上的事情了。别人不同意我的做法,那就听听他怎么想,慢慢商量咯。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明天再想办法。突然加了scope,就去规划,谈需求,谈时间。忙了大半年的项目,launch 了一半 必须rollback, 也不觉得难过。


我在想,有人工作很拼,是因为钱;有人很拼,因为热爱;而有人是则是因为把produce的成就感和ego都寄托在了工作。我自己,应该是热爱占了40%,produce的ego占了60%。 produce的ego在一点点转移,剩下40%的喜爱,在工作中一些【身不由己】的搓磨下,慢慢撑不住每天八小时,更别说还得花时间通勤。


工作外的小兴趣,虽然赚不上钱,但让我很满足和开心。写到这里,又引出了下一个问题,要是辞职了,【钱的问题怎么解决】?不过,这篇就停在这里吧。写这篇的初衷,就是我想梳理为什么有了辞职的想法。写到这里,已经梳理得差不多了。再扩散下去,就会结不了尾。

我知道了,自己想辞职并不是脑子一热,也不是工作不顺想逃避。是三年前重拾了小兴趣。浇灌了三年,衍生出许多其他的小兴趣。我想跳出现在的生活框架,尝试【被好奇心驱动的生活】。我知道,自己想辞职是来自积极的想法,这点,我很高兴。


至于要怎么实现。需要慢慢探索。

Recent Posts

See All
程序员要不要转管理

2022年初,我从程序媛转管理后就一直想聊了这个主题。但觉得要在经理岗位做够两年,才更有讨论的资格。现在终于满足条件啦。这篇单纯的分享下我的经历,希望给有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转管理想法的小伙伴参考一下。...

 
 
 
如果感觉每天过的都一样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拿到绿卡后工作就越来越没有动力了。我也有同感,觉得现状每天过的都一样。记得刚刚大学毕业工作后的五六年,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上都觉得自己成长很快,学到东西特别多。 第一次挂上工牌,领到工作电脑,第一次买房子,第一次有自己的宠物,第一次面试别人,第一次带实...

 
 
 
兴趣的培养

在2021年12月,我读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是庆山的《心的千问》,看完时我给自己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新的一年:: 希望自己可以不依赖于轻松的事物,多看有营养高浓度的书籍,多做克服自我的训练,多做些需要耐心且持之以恒的事情。...

 
 
 

Comentarios


© 2023 by Site Nam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