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培养
- chentonglucky520
- Jul 12, 2024
- 3 min read
在2021年12月,我读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是庆山的《心的千问》,看完时我给自己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新的一年::
希望自己可以不依赖于轻松的事物,多看有营养高浓度的书籍,多做克服自我的训练,多做些需要耐心且持之以恒的事情。
面对他人,希望减少依赖和索取之心。带着善意,尽量去照顾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面对工作,希望保持耐心,信心,有所坚持,持续提升。尊重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比起热爱一样重要。
这里包含着我对自己个人身心成长,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做本职工作三方面的期许。在之后的日子里,每当我觉得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或应对时我就会读一下这段话, 从而审视当下的生活。
中国的邻居来西雅图游玩,在我家住了三天。夫妻两人都退休了。叔叔从小学毛笔字,已经练了50多年。他每天都会练字包括旅行途中。很有意思的是,他每天是用毛笔写日记。阿姨画画。她选择了提早退休,因为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太让人头疼。提早退休后她会去各地学画画。这是我很向往的退休后生活,或闲暇时光。有一个终身相伴的爱好,有属于自己不受人和琐事影响的空间。
我觉得自己目前处于时间相对富裕,生活稳定的状态。工作上没有太多变动;没有搬迁装修等需要奔波的琐事;也没有父母和孩子的事要分神。曾想过是不是应该趁现在多投入工作,然而总提不起劲。或许现在的工作只是谋生途径,而非想终身投入的事业。所以更想在闲暇时光,奉行“多看有营养的书籍,多做克服自我的训练,多做需要耐心且持之以恒的事情。”
探索期间我学过钢琴,摄影,平面设计,做手工,练普拉提,练网球等等。它们大多成为了偶尔的玩乐项目,唯有写毛笔字是每天会想去做,希望有进益的。
能做爱好的,必须无论结果,都能享受做这件事情本身。比如你现在可能并不能熟练地谈曲子,但是你很享受敲击钢琴键盘的感觉;你可能打网球还没找到手感,不知道如何正确发力,但是击球瞬间的感觉和声音你是喜欢的;画画或者写字可能还成不了作品,但触摸纸张摆弄颜料会让你安宁放松。这样才会每天都想去做这件事情。追逐一个所谓【完成的结果】是很累的,这方面的意志力大多给了工作。
在培养和探索爱好的过程中,我总想起读过的一本书《Tiny Habits》。 大家比较熟知的名字是【福格行为模式】。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由此我较少会因为没做或没有坚持做某件事情而苛责自己,我会更理性地用这个模型去分析。
福格行为模式说习惯的形成有三大要素 motivation (动力)x capability (能力)x prompt(提示)。在这三要素中,最可靠的是capability (能力)。作者进一步把能力拆解为了 Ability Chain = money 近期,time时间, physical effort体力, mental effort脑力, routine日常行程。
需要花费越多时间和金钱的事情越难坚持。尤其对成年人来说,时间和金钱是有限的资源,所以在投入一项爱好前可以更理性地去分析现在可支配的时间和金钱是否足以支持。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越大也会导致事情越难坚持。这点在青壮年时期可能不太需要担心,但如果希望培养一个可以陪伴自己长久的兴趣爱好,有些对体力要求高的活动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难以为继。最后是,如果一项活动能很好的融入我们的日常行程,那我们能长久且频繁去做这件事情的几率就会大很多。例如滑雪或潜水,因为受到地点和时节的限制,相比画画乐器等,带给我们的陪伴会相对少一些。
如果大家想有意识地培养一些长久的爱好,可以把想尝试的内容放入这个Ability Chain分析衡量一下。当然最重要的基石还是motivation。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