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觉每天过的都一样
- chentonglucky520
- Aug 5, 2024
- 6 min read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拿到绿卡后工作就越来越没有动力了。我也有同感,觉得现状每天过的都一样。记得刚刚大学毕业工作后的五六年,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上都觉得自己成长很快,学到东西特别多。 第一次挂上工牌,领到工作电脑,第一次买房子,第一次有自己的宠物,第一次面试别人,第一次带实习生,第一次做别人的经理。过段时间就有那么一两件可以期待的”新鲜“事情。为之准备过程总是既忙碌又充实。对每天的上班下班,每周的周六周一都充满期待。
五六年间,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我能行“,”我很行“,到”也就那样吧“的心里转变。后来一切开始进入重复,事情都SOP化了。每天在差不多的时间醒来,执行着差不多的起床sop;上班了执行上班sop来应付人和事;下班后执行着晚间sop直到睡觉。我听说习惯化是人类的原厂设定。大脑为了节省能量,会逐渐对相同的刺激减少反应。比如再喜欢喝的奶茶,如果连续喝三天也会觉得腻。没有新的能量流入,日复一日的sop加以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微压力,会让疲劳和厌烦累积。总想找到新的意义和能量,但不清楚怎么做,也不敢停下手上的sop。这或许也是中年危机的一种体现吧。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没有找到解法,只能分享一下目前的想法和所做的尝试。
我们惯认性地会认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有工作,财务,家庭。对现状不太满意时,常会会从这三方面找原因。工作首当其冲。 因为工作中总会有不顺意,比如说工作内容繁琐,无趣,没有成长空间,还总要应付”惯老板“和”怪同事“。所以副业,裸辞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我这两年也研究过不少副业,但是觉得以代替本职工作而展开的副业往往很难维系下去, 尤其对于本职工作收入还不错的人群。因为在初期,从赚钱的角度,副业的性价比往往是低于主业的。许多副业收入的天花板或许很高,但是只有行业top 1% 的人能达到。就拿房产中介来说,我们会觉得他们卖一个房子轻松拿提成。但是有不少人在起始的两三年年收入只有两三万。想做到行业top,忙碌程度也付出绝不会比坐班少。所以如果不能在副业中有自我愉悦的过程,而主业收入已经能满足生活所需,那浅浅就会放弃。所以想做电商,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会喜欢做选品,补货,售后等事宜,想做中介,要先考虑自己是不是能从和买方卖方的沟通中找到令自己愉悦的能量。
工作在进入正轨后确实会感到重复和无聊,这时候可以提醒自己这可能只是习惯化的作用,现在的工作和五年前让你兴致勃勃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而赚钱为第一属性的工作,是人生的基本盘。如果工作还不至于对身心有太大的危害,那执行sop让它转下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家庭还有财务更是如此,不要因为无趣或者没动力等非现实因素去动摇人生的基本盘。
可以先在基本盘之外追求更丰富的体验。生活不只有工作,财务,和家庭三个部分的。生命平衡之轮建议把生活分成八个部分:事业,财务,家庭,人际社交,健康,精神,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把家庭,财务和工作放在一边,其实还有人际社交,健康,精神,个人成长,社会贡献等等待发掘的方面。
人际社交:目前的交友圈是否给我带了正能量?我交往的人群中,是否有和我价值观或信仰一致的人?如果没有,该怎么找的他们?著名的心理和人类神经学教授 Lisa Barrett说过 “对一个人的神经系统最好的东西,是另外一个人类;对一个人神经系统最坏的东西,也是另外一个人类。” 有多元的人际网,会让生活更富丰。 想要构建多元的人际网可以参考下面这些方向:
能提供同理心支持的人,能让你释放情绪,维持心理平衡。这个人懂得同情,让你觉得有人愿意倾听你的心声。
能帮你看出前进的道路的人。当你需要务实的意见,此人能提出建议来帮助你,说明他们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或者给你提供一些可考虑的选项。
能给你不同观点的人。当你想的太多太坏,这个人能帮你看出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糟糕。
能帮你处理工作或家庭的突发状况。当你被各种外界的需求压的喘不过气,他能挺身而出给你提供资源和时间来帮你度过难关。
能帮你理解其他人或政治的操弄。拥有更多的经验和广阔的视野,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别人的行为。
每个方向是不是能够写出至少一个名字?如果有的话,需要做些什么来维系关系或给予对方回报;如果没有,也不用着急,正好可以利用现在基本盘稳定的时间去寻找这些人,与他们产生连结。
健康: 我每天在自己的健康上花足够多的时间了吗?我有没有充足的身体能量吗?自从养成了运动习惯,我曾一度觉得运动这个事情也sop化了,哪几天有氧,哪几天无氧,拉升做瑜伽。但其实身体健康这个方面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可以挖掘和尝试。比如在《运动改变大脑》这本书里说有氧性运动和技巧性运动对大脑的帮助是完全不同的。有氧运动可以保存住更多的神经元。而技巧性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把神经网络打开。因为对大脑来说,技巧性运动会动用到太多微动作,需要有能力去适应它们和学习它们,所以需要将神经元扩散开来。我对技巧性运动就不是很擅长,而且感觉在学习这些运动上也是比较慢的。以前我觉得就是天赋问题,所以也少去尝试。现在我想可能是类似的训练太少了,神经网络没有打开。所以开始上网球课,以后也想学更多的击打类运动,每次有进步就很高兴。同时我也在了解一些关于血清素,多巴胺,b d n f 等内容。这些跟我们息息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很有趣,有时候还能让我们创作一些新的健康sop来实验。
精神:我有做除了生存和物质以外的事情来提升精神满足感吗?有自发做一些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吗?自我认知的七个阶段里面的第七个阶段是:不再纠结于人的问题。有纯粹而强烈的兴趣,把自己大多少时间投入到有意识的创作。即使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依然信仰自己的创作。这种不以回报为主导的创造,最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满足感。只是因为想表达,觉得思想内容有意义而进行的写作和分享;只是想观察植物生长,体验培育过程的种植等等。如果还没有涉足这个板块,可以开始探索找到自己命定的创造性行为。自己的副业或许会在这里生根发芽。
个人成长:对自己是否有期待?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是否在为此努力?在2021年末,我给自己写了一些寄语,后来的几年也没有改变。每到迷茫的时候就会拿出来读一下,如果我是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努力,那就不用为了进程平缓而焦虑了。
新的一年,
希望自己可以不依赖于轻松的事物,多看有营养高浓度的书籍,多做克服自我的训练,多做些需要耐心且持之以恒的事情。
面对他人,希望减少依赖和索取之心。带着善意,尽量去照顾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面对工作,希望保持耐心,信心,有所坚持,持续提升。尊重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比起热爱,一样重要。
社会贡献:我有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吗?想过能否为之做些什么呢?上高中的时候,我常参加社会活动,比如每周日去养老院协助做礼拜。虽然当时主要的动力是学校社会实践的分数,但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是很开心的。可能人作为社群动物,在与自己的社群产生连接的时候,就会有天然的满足感。我现在最为关心的内容是心理与精神健康的议题,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困其中,包括一些我身边很亲近的人。如果有人表达心里状态不好我会放下事情去倾听,也会努力不让自己成为二手压力的制造者。然而我觉得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去做,这也是一个我可以不断探索和发现的领域。
曾经我是以工作和非工作来划分生活的。所谓工作就是在某公司上班的周一到周五,所谓非工作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周六周日找个地方玩。但是生活其实是有很多组成部分的,如果工作,财务,家庭都有了稳定的架构,其实也不用非要纵向求索,还可以横向拓展来寻找新的能量和动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