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上半年书单分享

  • chentonglucky520
  • Jul 28, 2024
  • 7 min read

突然发现好久都没有分享书单了,正好最近有空就把2024年上半年看的书整理了一下。很高兴今年上半年看的几本书都非常喜欢。回顾往年的书单,发现自己的阅读喜好也在改变,看人文历史类书籍越发多了。


人文历史类


《霍乱时期的爱情》- 🌟🌟🌟🌟🌟

一部伟大的作品,能刻画出很多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让人在不同的年龄,境遇和心境读都都能感受到共鸣。就像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本是抱着看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去读的。读完热泪盈眶,但感动的不是爱情,因为里面所述的爱情好像不太值得感动和歌颂。读完很久我都在想,这样一本荒诞还处处矛盾的书,到底在说什么,又想表达些什么?浪漫?忠贞?爱情?它好像没有一个主题,是各种强烈的情感碰撞出一段段或美丽或丑陋的故事。也正因如此,书里的情节既不可思议,又非常真实。尤其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的婚后生活,想必会让很多已婚人士产生共鸣。与其说这本书在说爱情,倒不如说它是在写生命在各种情感中的流转。情会变,唯有生活是永恒的。爱情受激素影响,不由控制,捉摸不定。跟所有的情绪一样,它会在某个节点让你觉得自己的处境是最美妙的,或是最糟糕的。然而每个节点又不断被后来出现的节点推翻。**有人执着于结果,但每个事情的现实结果又都受时局,运气所影响。就好像德高望重的医生丈夫,居然突然死于捉鹦鹉时一次不慎的摔倒。而如果没有此次意外的摔倒,阿尔萨一辈子的期待“费尔明娜成为寡妇”可能到他死的那天也无法实现。阿尔萨虽然一直想为费尔明那保持忠贞,却在不停和各种女性交往发生关系。无论是情绪,现实的结果,它们都只存在于某个时间点。当我们把时间的横轴拉长,长到我们所要经历的漫长的一生,那无论情绪,还是结果,在时间的长河中都可能是没有意义的。唯一有意义的只是生命本身,是活着,用深爱自己的方式来享受生活的过程。**我想如果5年后我再读这本书,或许会有不同的想法。

《明朝那些事儿 》九册 - 🌟🌟🌟🌟🌟

我喜欢读历史,不过多是带着想想窥探一下时代风貌,读故事的诉求去看的。毕竟我不挖掘史料,不研究历史真相,也对借古喻今没太大兴趣。所以我偏好细节丰富,语言通俗易懂的历史读物。太过于考究严谨的反而会读不下去。《明朝哪些事儿》就属于我还挺喜欢的历史故事类读物。这册书作者是带着比较强的个人风格和思想在写的。有比较多作者自己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其中有说道我很喜欢和几个历史人物比如王阳明,于谦等。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情,应该不妥协。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平凡的世界》前两部 - 🌟🌟🌟🌟

一部很有感染力的现实主义作品。围绕西北地区农民孙玉厚一家在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展开。全书一共三部,我目前只看完了两部。第一部主围绕文革末期,人们在物质匮乏中的艰难生活。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信念是 “一年四季一家有吃有穿有钱花,人活一世,已经够满意了。” 到了第二部,通过孙少平,田晓霞等角色,开始从物质生活转移到精神的解放,“人们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不放弃最为主要的精神追求。” “生活应该包含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里是否充实。“ 书里视角从农村延伸到了城市,有孙玉厚坚持在自己的土地耕种,有孙少安筹谋办厂,有孙少平进城揽工追求精神的解放,还有润叶,晓霞,红梅等女性在面对爱情,婚姻,职业上不同的选择。人物形象更丰富,社会在变迁中也更具冲突性。


心理与个人成长


《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 Life-changing

“治病”类书籍,对有需要的人或许会是life-chaning。这本书说了成长在一个narcissim的家庭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意识到后自我调整。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感受是一向是被压抑和忽略的。家里的一切都只围绕家长的个人意志和需求。narcissism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用来描述一种过度关注自身、过度自我陶醉和对自我形象有极端需求的行为模式或性格特征 narcissism可以表现为一种性格特征,也可以在极端情况下被诊断为一种人格障碍,即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narcissism母亲会把过多地把自我的情绪和需求投射到女儿身上,对女儿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以前也接触过一些原生家庭对人影响的书籍,但这是第一本我读到有扎实的科学证据,能非常细致把母亲的各种言行联系到女儿成人后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的书。看完我开始真心认同很多困扰我的消极想法都是成长过程中受到家长的映射。跟着书里的方法去练习,让我在心态上轻松了很多。中文翻译好像叫《母爱的羁绊》。


《Tiny Habits》🌟🌟🌟🌟🌟

我会想要推荐给朋友的书。书里囊括了扎实的科学证据和实际应用方法。关于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方法,我之前也在其他书籍中读到过,比如大热的《Atomic Habits》。但《Tiny Habits》写的更全面细致,也更有权威性。在读了这本书后,我会用 Ability chain = Monday, time, physical effort, mental effort, routine 来更理性地分析一些我没能做好的事情,找到解决办法,而非一味责怪是意志力不够或者不如别人聪明。这本书中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刻,“Your ability to ignore self-criticism and embrace feeling of good about your success will ripple out into your life in positive ways that go far beyond the habits you create .” 习惯是达成理想生活状态的手段,而非目的。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仔细读会发现这本书其实不局限于入世的态度,即教人通过好习惯的培养在尘世间取得成功。 它也有出世的态度,好习惯的培养会促进人心智能力的提升,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认识自己,看清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而不被无处不在的诱惑所干扰影响。这是我觉得这本书相比其他说习惯养成类书籍更优的地方。中文版是《福格行为模型》。


《Think Faster Talk Smarter》🌟🌟🌟🌟🌟

我现在的工作有70%的时间在与人沟通,开会,写邮件,发消息等等。所以觉得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提升一下临场沟通能力。决定先挑本书看看,把一些理论知识和前人总结的经验技巧学一下,然后利用工作时间来验证和练习。《Think Faster Talk Smarter》这本书选的还不错。 一本好的技能类书籍需要具备两大要素,一是经过论证的科学或心理行为学理论,二是提供实操方法教我们如何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本书是完全符合这两点的。这本书给出了6个帮助我们提高临场沟通能力的实用的步骤。前三个步骤重点讲了心理建设方面(think faster),包括如何克服紧张,如何接受挑战而不必求完美,以及打破自我设限。后三个步骤聚焦在提高沟通效果(talk smater), 说到了倾听,沟通框架,如何言之有物突出重点。这本书我整理了很长的书摘,在让我比较紧张的会议前读一下这些书摘,很有帮助。


《A Guide to the Good Life: The Ancient Art of Stoic Joy》🌟🌟🌟🌟

这本书论述了如何通过理解和运用斯多葛主义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两年我逐渐意识到了对自我心智培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和一些有意识的练习,感到自己是有从一种原始及不太成熟的状态逐渐向更平和和成熟的状态转变的。但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时,心理状态不免螺旋反复,这时候我一般会翻一下比较喜欢的书摘。这本书里关于【可控和不可控】的论述就是我最近常翻阅的书摘之一。把注意力放在能控制的事情上,而不为无法控制的事情忧心。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但书中对安宁祷文中最难掌握的第三部分,“赐给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的解读让我很受益。世界上大多数事情,不是绝对的可控或不可控,而是不完全可控。比如工作的项目成功。我付出努力,可以提高成功率,但是最终项目的成功还取决于合作人,市场环境等。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对此,斯多葛主义的解法是internalize the goal, 内化目标。可控或不可控,取决于我们设定的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我们为了项目成功全力以赴,那这就是可控的。只要做到了全力以赴,那无论最终的外在结果如何,都可以保持内心的平和。书中说世界上大多的事情都是不由我们完全控制的,而我们可完全掌控的唯有自己的想法,目标和价值观。每次重温这个观点,都会让我不再过分关注一件事情最后的走向。当我把注意力更多聚焦在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做符合自我目标及价值观的事情时,会产生更强烈的满足感。


《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

鸡汤其实挺好的。我发现每年的12月1月交替时我都会翻几本鸡汤文。这类书的优点就是看的时候确实能疏解,心里想“可不是吗?我以后也该这样去做。”。虽然极难贯彻,但每年还是会为了自己的点滴的进步而欣喜。这类书也有各缺点,就是读完要是不看书摘就好像记不起来说了什么。书里文章的结构也很直白,基本是抛出一个理念,然后讲几个实例。通勤或者当睡前读物也还可以。


《胜者心法》🌟🌟

从《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故事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提炼出一些管理之道。整体不是很推荐。很多想法是纯粹的经验之谈,没有理论依据,偶然性比较强。照搬去做,会带来好的结果是概率性的,给我“成功学”的观感。 除此之外,写的不流畅,读起来有些费力。

Comments


© 2023 by Site Nam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